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垄黄。

在南风的吹拂下,渭水两岸的麦田都镀上了一层金黄色,麦子熟了,到了收割的时候,这预示着刘璋大军西征陇右的时机已至,若是此战陇右顺利的话,故秦之地又将合为一家了。

刘璋骑着高头大马,在亲卫精骑的簇拥下,于道路上缓缓前行,他一双眸子没有定住,而是不时望向道路两旁的耕田中,黔首们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收割着,不知疲倦切换着弯腰和直起的动作,脸上只带着丰收的喜悦。

过往几年,关中战事不断,黔首们不得安宁,化作流民四散各处,大片的良田逐渐荒芜,引水的沟渠也不得疏通,堵塞了起来,这种情况下,关中过去几年的收成很是难看。

而今关中初定,没有了战事的搅扰,黔首们能安心的稼种于田亩之上,不用担心突如其来的兵祸,加上去岁年末,关中不少引水的沟渠得到了疏通和修缮,以及去岁一场瑞雪纷飞,今岁的夏收确乎是一个丰收的年景才有的气象。

“今岁关中丰乐,实赖明公也,若非明公安集关中,讨定李郭,哪来今日关中太平的景象,百姓丰收的场面。”军议中郎将法正笑面盈盈的道了一句。

出身扶风郡的法正,于兴平元年遭李郭之祸,不得已流窜入蜀以避兵灾,本以为不知何年何月得归故乡,然逢有明主,一二岁后,他于建安元年归于关中,且关中兵灾为刘璋所荡平,关中的士庶得安。这等的际遇,让法正自谓得一明主,为天所幸,是以在见着当下丰收的景象,他脱口逢迎了刘璋一句。

“孝直,如何说得这等吹捧的话,你是不想做名臣,改做佞臣了?”刘璋还顾,他淡笑着朝法正道了一句。

法正笑着眯起了眼睛,他直言道:“明公,正所言何来吹捧之意,不过是说的一些实话,且这样话,不止我一人如此想,关中上上下下的士庶,无不是这般的念头,非明公,关中何得太平也。”

“此非吾一人之力,盖卿等文武之功,若是把安集关中、荡平李郭的功劳安在吾一人头上,这不免有些贪天之功,无耻之尤也。”刘璋朗声笑谈了一句。

“明公为龙头,我等附翼而已,安集关中的功勋第一人,乃明公也。”彭羕插了一句,他将泼天的功劳安在了刘璋的身上。

刘璋摇了摇头道:“总归是你我君臣一心,并力向前,才有了今日关中的太平,功劳无分大小,皆得分其中的功勋也。”

一行人缓缓前行,行不多时,来到了陈仓城的北门,今日刘璋领众出行,检视关中小麦的收成,在一番巡视后,他安下心来,凭借着关中田地的出产,他可以提前发兵陇右。

当然,关中初定,复耕的土地不多,出产也就不够丰阜,而后的战事,还需依赖蜀地的运粮,不过计算路程,到时候蜀地之粮当是能及时运到陇右,填补上大军所需粮草的缺口。

城门正值大开,刘璋一行人施施然的入了城,入城之后,出巡的众人先是用刚打起的井水洗漱了一二,擦拭去了脸上的灰尘和惫色,然后刘璋马不停歇的聚众商议了起来从天水郡传来的消息。

“天水递来消息,言是前面韩遂所遣袭扰天水郡的几家羌胡败亡后,韩遂便不再遣送羌胡袭扰天水,而是加大力度招诱起了尚在观望的羌胡,并传出谣言,说是明公欲夷灭羌种,杀尽凉州的羌胡。”书吏孟节宣读道,他的语气中带着点忧心,忧心于韩遂毒辣的计策。

“诸多羌胡部落因谣言生忧,担心韩遂一倒,明公就要把屠刀挥向他们,纷纷领兵赶赴陇西郡助阵……根据吴将军的探马回报,陇西郡已经汇聚起了五万余羌胡了。”

待书吏孟节宣读完毕,彭羕抚着下巴的胡须,他斟酌一二后道:“虽是汇聚到陇西郡狄道城的羌胡,当不会都是精悍的士卒,其中肯定还夹着羌胡部落的妇孺,但亦是不可小觑,毕竟蚁多咬死象,加之羌人善战不畏死,不可不防上一手。”

紧随着对五万羌胡中战士和非战士的分析,彭羕出言道:“明公,是否下一道文书,行文于陇右,令间细张贴四方,告之羌胡我等无意诛尽彼等,用宽大之心,解除羌胡对我等的忧惧。”

刘璋尚未做出回应,列席的从事郑度反驳了一句:“自我朝光武帝时起,羌胡就没有一天安分过,夙来无有服顺之心,要么是闹出小的动静,要么是掀起大的动乱,这些前往陇右郡助阵韩遂的羌胡,看起来像是担忧于流言,畏惧明公诛尽彼等,实则是他们惯常的行径,不过欲反尔。”

“依度看。”郑度思索一二后言道:“倒不如让羌胡多多聚于狄道,藉此将好乱乐祸的羌胡部族一网打尽,扫清陇右的地界,开创陇右太平之世。”

“不然。”郑度起身道:“若是明公行文于陇右,告知羌胡我等无诛尽羌胡之心,羌胡们当是鼓噪着自陇西郡离散归乡,到时候羌胡分在四野,不得聚齐,还需一个个去荡平,连累大军往来奔波,倒不如今日一举荡之,枭尽羌胡。”

‘羌胡素无服顺之心。’刘璋心里暗道了一句,郑度洋洋洒洒说了这么多,其实也就是这么一句话,认为羌胡不是安生过日子的人,今天不拔除,明天肯定会造逆。

依着刘璋对历史的了解,郑度说得的确没错,东汉的时候有羌乱,三国的时候有羌乱,晋朝的时候也有羌乱,羌胡不被除尽,凉州的战乱不止。

就如准噶尔人,准噶尔人在同清帝国的对抗中逐渐落败,并不得已归降当时的盖章狂魔乾隆,但准噶尔人屡降屡叛,只要没有被斩草除根,准噶尔的叛逆之心不止。

最终章总的耐心被耗尽,不打算相信后人的智慧,而是秉着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打算,把车轮放平,将准噶尔从种族名变成了地名,永久的从人种分类中除名,世间再无准噶尔人,唯余一座准噶尔盆地在低声啜泣历史的残酷。

而今刘璋麾下小毒士郑度的想法,看起来和章总一般无二,都是打算斩草除根,不使春风吹又生,避免日后时不时跳出一个羌胡部落造逆陇右,搅扰的陇右不宁。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穿越淞沪战场,崛起成为最强军阀》【鱼趣阁】《高武纪元》《我在古代搞文娱》【品读小说网】《岁岁平安》《武纪》《高达之吹过宇宙的风》《秦时明月之君子六艺》《从行星总督开始

小白书【xiaobaishu.cc】第一时间更新《三国:季汉刘璋》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温馨提示:按 Enter⤶ 返回目录,按 阅读上一页, 按 阅读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阅读。
三国:季汉刘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小白书只为原作者花花家的太岁的小说《三国:季汉刘璋》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花花家的太岁并收藏《三国:季汉刘璋》最新章节。
北齐怪谈
北齐怪谈

天保十年,英雄天子高洋弹奏起了髀骨琵琶,自弹自唱,伴奏曲响起,怪诞,荒唐,恐怖,绝望且痛苦。这一年,住在漳水边上的刘桃子兜住了些鱼,故事便开始了。

历史系之狼 连载 216万字

晋末长剑
晋末长剑

正如唐代诗人徐夤在《两晋》诗中所写的那般:“三世深谋启帝基,可怜孀妇与孤儿。罪归成济皇天恨,戈犯明君万古悲。”西晋得国不正,犯了太多错误,继承了东汉、三国以来的种种弊端。到了晋末,已经积重难返,亟待重新构建帝国的价值观及统治体系。但是“谁知高鼻能知数,竞向中原簸战旗”,历史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自作孽,不可活。穿越者来到逐渐崩溃的西晋末年,他所能做的是——先活下来。

孤独麦客 连载 464万字

我在现代留过学
我在现代留过学

所谓天子者,父天母地,为天之子!或曰:天子做民父母,以为天下王!而朕,曾为天子!承六世之余烈,邵述先帝之志。鞭西贼而惩旧党,所能必为,所伐必克,扫皇宋百年之积弊,使天威远畅,丑氐震叠!奈何天不假年,英年早逝!幸上苍哀怜,使朕于九百年后重活,留学于现代之世,经历科学之盛!如今!朕留学归来,重归少年。三尺长剑在手,问尔群臣:何日缚得苍龙?

要离刺荆轲 连载 402万字

湛二姑娘的幸福生活
湛二姑娘的幸福生活

湛二姑娘出身于一般官宦之家,但是耐不住有个当娘娘的姐姐,一家自此得道升天举家扎根在了大周帝都。好在爹娘给力,哥哥也厉害,家族地位稳步上升!她自己更是凭着细致体贴,聪慧能干俘获了一个天之骄子的心,让他认定了非她不可!祁王给我做个荷包。湛允好!祁王给我做件袍子。湛允好!祁王给我做盘点心。湛允好!祁王给我生个孩子。湛允你确定只要一个???这就是一个美貌姑娘凭着生活智慧赢取幸福生活的故事!本文甜宠文属性,

温一言 连载 31万字

红楼之平阳赋
红楼之平阳赋

本以平安一世,没想还是风起云涌,风起了,心动了,最后散落红尘!离奇而又平淡的穿越,张瑾瑜这个蓝星历史系高材生,穿越到平行世界的一个封建王朝大武帝国,成为边境平阳郡城的一个守备将军,阴错阳差的主宰了北方的战局。封侯拜爵贵不可言,本想着一辈子就这么过去了,偶然一次回京述职的时候,遇到工部主事秦业带着工匠给自己修缮圣上在京城赐给自己的大宅院,说是工部员外郎贾政特意嘱托的,张瑾瑜听到熟悉的名字,这才猛然知

东辰缘修 连载 399万字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白书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有小说均由程序自动从搜索引擎索引

Copyright © 2025 小白书

本页面更新于2025-03-09 00:57:12